查看原文
其他

于泽华先生:伟大的文字宪章——《字義疏舉》

于澤華先生 文字研究 2021-10-27

于澤華先生


偉大的文字憲章

 

《字義疏舉》是王文元先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他说“我卧薪尝胆,未有半日懈怠。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终于完成对一千一百多个汉字的训诂释义与据义发明(于注:含解释同音字家族中的字)。”这是花了他十多年心血所筑造出的一部巨著,是对文字工作所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这是一部伟大的文字宪章,必将名垂千古。

  

 

一、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都是以汉字为中心的


1、中华传统没有语言学,只有文字学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依据六种创造文字的方法,分为540个部首,根据创字原理据部分析汉字的字形、诠释汉字的字义、解说汉字的读音。凡用到汉字字理之书都离不开许慎的《说文解字》,至今影响了中国一千九百年,真可谓是一部不朽的名著。


文字做为以其字形表示人们确定思想含义的这一意识形态,隨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事物变化和发展了,分析细化为三门科学:以研究形体结构为主的字形学、以研究思想含义为主的训诂学、以研究读音为主的声韵学,这三门学问古统称为“小学”,是古代人把它做为教授孩童汉字的基础课程。文字学一词出现很晚,只是在近代才出现在学者章太炎论述中。中国语言各异方言众多,中华传统没有语言学,只有小学传统,也就是文字学传统。


任何文字都有字形,都表示其思想意义的,不然就不能称其为文字,文字是形义结合体,这是人们的常识。为了说明解释文字所代表何种意义,必然要用到人人都具有的说话功能,不管你说哪种语言或方言都是为文字服务的。由于长期服务和相互影响使得文字与语言一一对应,这是双方都需要的,这里不存在谁隶属谁的问题,这是很平常和公允的思想。他们是两种表义渠道,是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的两种科学,一个是目治的符号,他不会说话;一个是口说耳听的讯号,他看不见。怎能混乱在一起来谈呢?这能是科学家应有的精神和所应抱的处事态度吗。

2、文化不以汉字为中心,他这个全国皇帝就当不成

我国一直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扩大一些把牧业也包括进来,我国历来是农牧民族,创造了无比灿烂辉

煌的农耕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高度发达社会之中,稳居世界第一几千年,是周围其他民族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羡慕和向往的地区和国家,由于封建帝王将相思想的局限性,在处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中处于迟钝、保守状态。在进入大机器生产中,手工业生产显然竞争不过机械化生产,所以我国在近代落后了。


我国文化是非常丰富发达的,这里汉字是立下汗马功劳的。我国虽然历史上多次遭遇了外族入侵,如元朝蒙古

族、满清满族人,开始无不都是推行他们的拼音文字,在与汉字对比和斗争中都败下阵来。封建皇帝都明白了,拼音是拼写语言的,全国有众多语言必将分裂为多种文字,国家如何统一?


在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度里,唯一的统一的联系纽带就是汉字,只有汉字才能打破语言的界限,汉字这种象形理据性文字全国通用,若不用汉字他这个全国皇帝就当不成,是汉字统一了中国,语言他不行,只会带来阻隔和分裂。连封建皇帝都明白这个道理,怎么上世纪的号称比谁都聪明的一些人,竟然折腾了一个多世纪,千方百计的想废除汉字,真不可思意啊!着实地上了当而被殖民帝国主义役使了一把。


3、中华传统文化是由汉字记载和汉字文化架构起来的


自从汉字创造出来之后,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可见文字之重要。人们的生产经验、生活的体会都可以用文字记载下来,汇集总结或传给别人和后代,从此传说的历史就变成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隨着历史的推进,这种记载亦越来越多,后世人除了自己实践经验之外,很多经验是从文字记载中得到的,知识的积累为新的发明创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大大地加快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创造出文字之后,开始人们都是拿他当工具使用的,认为是人们思想除了语言这一种反映形式之外,又增加了另外一种反映形式,显然都具有很大地反映人们思想的工具性。正如《字義疏舉》跋中所说:“……认为汉字的主要功能是中性的、工具性的。”但是作者五十岁之后就变化了,绝不能把他当纯工具看待。


首先,文字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打破语言在传达信息中的时空局限性,语言转瞬即逝、没有现代科技传达不远、不能留给后世,文字产生后就克服了这些缺点,文字由无到有,由少展多;隨后文字文本的组成都是有道理和规律可循的,特别是汉字更是如此。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由道生一的。“一”是道的本原和基础,而道的本身就包含着两个方面,如有无、内外、阴阳、有形式就会有内容等,由此还可引伸出“一生二”,由一事物就可产生另一新事物,同理产生第三个事物,进而万物,这是很自然顺势的生长发展过程,这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的普遍规律,汉字就是这一规律的典范。


因此,每个汉字的产生都不是隨隨便便的,都不是任意抓来就用,都有其深刻道理的,如象形字,就是字形象某物,直接了当。再如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合意指示某一意义。事物间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


甲骨文中就有“合文”现象,它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字,这为产生两字词或多字词指引了方向。汉字组词有道理,造句更是有其思维科学性的。还有,中华文化历来都是以汉字为中心的,文化由他来记载和传承的,没有他后代人将一派茫然。


汉字历史悠久,典籍浩瀚,人才济济,使用人数最多;汉字构形科学,理据性最强,文本理据性一贯到底,传承从未间断;汉字信息量最大,与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结合的非常紧密,形成了互为表里的融合体,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不可分割开来的一个整体,这具有通用性普遍性意义。这是汉字生生不息而永存,绝不会被其它文字所替代的文化基础。


在二十世纪,一些人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和精力费了九牛十虎之力想废除汉字,搞了一地鸡毛,着实地瞎折腾了一回,出名亮相,丑态百出,大浪淘沙。正如安子介先生所说:“撼山易,撼汉字难”“是汉字统一了中国”“21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


二、西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水土不符


1、西方没有文字学,只有语言学,而且还特别发达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尼罗河流域的圣书字,都因遭受多次外族入侵而没落了,中东地区仅留下只会记下几个

音符的记音文字(还记不全,只能在说话时补充),开始从不被人们看重,就连古希腊圣贤: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他们在教授学生时都是通过谈话聊天的方式,很少使用文字,因为在他们看来几个字母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已,不如说话方便好用。


所以西方文化形成了不重视文字而重视语言的传统,因此语言学就特别发达,而文字学属于从属地位的,从不被人们所重视。


因二十几个音母也太简单了,没什么可研究的,所以西方传统没有文字学,而把音母当成语音学研究了,语音是语言的外在的表现形式,也就把语音学归属于语言学之中了,所以文字学更没有研究的必要了。不像汉字,字种数多,创字方法又全,字形直接与字义相连,形义结合紧密,还是为了打破语言局限而产生的,所以受语言影响较少,用语言只是为了说明解释字义服务的,就像教授舞蹈用到语言一样。


后来形成言文一对一对应关系,这是双方需要和相互影响的结果。所以汉字学独立性比较强,致使中国文字学就特别发达。在中华大地上因语言众多,有汉字相互沟通思想,就没有必要研究语言了,因此语言成了说明解释字义,配合汉字统一人们的思想文化工具了,不要把语言说的很神,除了武断专横外,他的技能远低于汉字。


语言有内含,但它的信息量远低于汉字,通用范围远不如汉字,在中华大地只有汉字才能通行全国,不讲汉字反而过多地强调语言,是对中国语言的糊涂看法。你强调的语言都不清楚是哪种语言?是哪种方言?开始就想混沌地说,不想说明也不敢挑明,若要讲清楚了,就有分化人们思想的嫌疑。请注意了,语言学不适宜中华,讲语言学没啥用,要讲非汉字末属,只有汉字有用,只有汉字才能通行全国。


2、西方语言学具有分-斗-死的人文特性


西方语言属于形态语,有性、数、格、体、时、位等变化,语言结构非常复杂,并且规律性不强,还有很多特

例。语言的音素音与意义结合的任意性、抽象性使人们无从着手,要不是幼年大脑通过千万年培养出处理信息的强大能力,这种表达人们思想的反映形式,真有些不可思意。


正因为如此,全世界曾有过八千多种语言,现在还在使用的语言仍有四千五百多种。据印度1962年人口调查的统计,在印度2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人们,讲的语言就有1652种,印在钞票上的官方语言文字就有15种,每个邦都有本邦官方语言,仅在孟买大街上人们说的至少有26种语言。


中小学生既要学全国通用的印地语,又要学英语和本邦里的官方语言。在中国汉族有七大方言,华北大平原交通不算不发达,各个村庄说话就有不同,近村的人说话就能听出是哪个村庄里的人。福建省闽语方言就分闽南话和闽北话,要细分隔着几个山梁的人们通话就有障碍。可见语言通行范围很有限,他没有兼容性,要想沟通思想除非掌握另一种语言,否则就别想交流。


欧洲过去通行的是拉丁文,由于文字写出就永存而化石化了,文字是当时思想意义的忠实的记载者,因拉丁文是拼音文字,拼音字母是记写语言的,而语言是善变的,三十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三百年一大变,久而久之言与文不一致达到不可解决的地步,言与文的矛盾斗争永存而不可解。


所以,后来拉丁文分裂为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英文等,变成了互不通行的各国的文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结论:拼字化,越拼人民越分化。拉丁文成了各国不能通行的死文字了,使人们感到语言具有分化人们的特性,把拼音文字也给带坏了,所以说西方语言学具有分 - 斗 - 死的人文特性是真实的。


3、中华文化是兼容并蓄的文化,汉字具有合-和-活的人文特性


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主要生活在黄河中游地区,在所谓的中原地区,四周围地区都是没有被开发的“蛮野”民族。号称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在中华历史发展中,四周这些民族,早就融合为中华民族之中了,历史上国土面积长期保持在一千万平方公里以上。更加说明了中华文化是兼容并蓄的文化,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把一个分散各异的民族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即中华民族。


在中华大地上汇集了很多民族,因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状况的不同,他们生活习

惯不同,服饰各异,语言不同,有的有自己的文字,有的使用汉字。


在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文化多样的中国,是由什么维护和统一的呢?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兼容并蓄的文化,他的文化不是排他性的,各色文化都能并存,好文化他都能吸收,这为各族友好相处创造了和平环境条件。


更加重要的是他有一种打破语言界限的汉字,不需通过语言,字形直接表示人们的思想意义,这种最形象、最直接、最为便捷的人们思想的表现形式,成了维系和统一中华民族最为重要文化基因,这是历代皇帝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儍子或别有用心之人才会想动遥他的根基。


汉字把说不同方言,甚至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的人,都能相处而不相悖,汉字文化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汉字天生就具有合-和-活的人文特性,把不同的人群都沟通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广阔的汉字文化圈。


在西学东进形势下,中国人自己也乱了阵角,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就对汉字进行非难,并逐渐形成了一场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否定汉字的运动。提出了文字“从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发展规律。这个似是而非的所谓规律,由中国历史早就给否定了,元朝蒙古人在中原推行拼音文字近百年失败了;满清人原也是拼音文字,但入住中原后废弃了拼音文字,改用了汉字,这个文字发展规律正好相反,他们却视而不见。

 

三、“文字宪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工程


1、文字宪章的总纲


文字到底是什么东西?古代的人们都知道,而到了现代人们却糊涂了。讲文字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方向性、路线性、战略性、纲领性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免谈,因为这是一切文字工作的总战略、总纲领、总章程。因此,《字義疏舉》著作者,在进行正文论述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作者在叙中写道:“汉字有如下基本特征:”


汉字是通古达今普盖中国的直义符号。


“(一)汉字是统一的,覆盖广阔的华夏大地,在空间上可以实现‘书同文’;(二)载于文言文体中的汉字是稳定的,可以做到时间上之‘书同文’;(三)载于文言文体中的汉字是表意的,对于使用方言的人群来说汉字基本不表音,因此读音与字形脱离(中国人说各异之方言而写统一之文字);”


当今人们,普遍认为汉字不是直接表示意义,而是表示语言之后才表示意义的,这与上述原则相违背。由于受西方语言学特别是语言主义即唯语言论的影响,认定文字是表示语言的书写符号。说汉字“三多五难”(字多形多读音多,难认难读难写难记难用),所以要进行文字改革;因诗词文言拼音拼不懂,就要提倡写大白话,崇洋媚外大搞历史虚无主义,认为西方的什么都好,这就是文字改革的思维路径。


就因为这一基本理论是错误的,折腾了一百多年而以失败告终了。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但理论上并没有认识到错在哪里,所以还会有可能反复。


我们不怕,有充分的信心,折腾-失败-再折腾-再失败,直到最后的彻底的灭亡。文字之所以产生就是要打破语言的时空局限性,怎么会产生后又专为了描写语言呢?都符合逻辑;文字与语言是两种机制两种渠道不同性质与特点的两门科学,不可能混合为一的;两门科学联系再紧密这是关系问题,不可能出现谁霸占谁的问题,在科学上怎能推行殖民主义呢?怎么会有“文字是语言的影像和奴仆”“文字表现语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记录语言才能叫文字”等等奇谈怪论。


汉字象形字、会意字等直接表义,汉字中偏旁部首的分类特性,汉字同音字词意义说不清楚而字形能表示清楚,汉字在不同语言中沟通思想等等,都是对上面文字错误定义的有力回击。我们不但有文字理论基础,有汉字的文化基础,我们还具有哲学理论基础做保证。


语言是语音外在的表现形式表示人们思想语义的内容,文字是字形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表示人们思想字义的内容,由形式表示内容,这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不存在由一种形式表示另一种形式最后再由第二种形式才去表示内容,这是形式化,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有悖哲学原理的。


著作者进一步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如汉字、拉丁字母等’。这种说法不准确,应该说,使用拉丁字母的语种在其发展的初期确实如上面的定义那样,书面语不过是对口语的简单的记录。然而隨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书面语与口语逐渐背离,这一点在英语、法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的文字完全不适用上面的定义。汉字并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绝大多数古老的字都是先创造出字形,然后赋予这个字读音。”对于文字的定义说得非常全面而透彻。


由于在社会上对这个问题上认识的糊涂,招来了一百多年的汉字改革运动。“20世纪初掀起的诋毁汉字之逆流,不过是在殖民主义压力下中国内部产生出来的一种病态反应而已。”他们心甘情愿充当殖民帝国主义妄图“亡国灭种”的马前卒。他们就是要消灭中国传统文化的命根子,进而彻底消灭中国文化,消灭我们这个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字,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钱玄同语)。


他们就是要改造语言,从文字上分裂民族和国家,“名词不够用,形容词粗浅,动词的概念模糊,尤其是细密的前置词缺乏……”“……制造拼音的广东文,江浙文,福建文……这才发展民众文化的道路。”(瞿秋白语),“就连当时的文化旗手陈独秀也喊过‘国人惟一之希望,外人之分割耳’的混账话”,这正说明他们并不是不明白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定会造成何种结果,他们是心甘情愿的。


汉字不是纯工具, 他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浓厚的文化特性。

《字義疏舉》著作中说:“(四)汉字不是中立文字,它重天轻人,重农轻商,重礼轻法,重男轻女,重家庭轻个人,重约束轻自由,重等级轻平等,重精神经物质,重古薄今;(六)汉字是音、义、形与文化、信仰、历史之统一体;”这是汉字在运用和发展中紧紧地与人们思想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悠久的传统历史相结合,以致于直接影响到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始终遵循着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事物的整体性、人们的生命生态性,直至影响和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事物的轻重观,只能说明中华文明的特色,有所侧重一般来讲是对的,但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文化一定永恒先进;但要比西方的“二元对立,非此及彼”“一分为二,一个吃掉一个”的分-斗-死文化好多了。

我们要具体事物具体分析,要实事求是,从事物的整体性的全局来考虑,不能片面化,不能绝对化,不能抽象的无边以致神秘化、神圣化、神仙化。任何事物都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是抽象的同时又是具体的,他们是同一事物不可人为被分割开来的统一整体,这和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回事。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汉字是我们中华的名牌,是我们文化传统的命根子,是华厦儿女永远割舍不下的精神家园,这是其他任何文字无法比美和替代的。

在文字总纲中著作者还提出了文字体系的形成的理论。“隶书的字已经基本够用,其后历朝历代虽然不断造新字,但新字很难颠覆已经形成的文字体系;”“楷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基本定型,楷书之后出现的行书、草书等属于艺术形式,不宜划入文字演变系列。”这是著作者对汉字形体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需要继承和发展。对汉字形体的划分是应该分出:规范体与非规范体、定型体与艺术体、流行体与个人风格体等。

任何事物都是分层次和等级的,文字也是一样。文字对外来讲,远说是与语言相区别,近说又与其它的符号不同。文字是用其字形表示确定的思想概念的,是以形表义的,是形义结合体,其第一层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孕含内容。一个是对外的具像,一个是对内的抽象,由二统一的。文字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字形学,而字形学又分为汉字形体学和汉字结构学两大块。可以看出这个第二层次,形体学又侧重外在的张扬,而结构学又是侧重于内在的表现,然而他们又是相互影响和发生作用的同一个整体,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一分为两面而又统二为一体的,不能偏废也不能固执。对于汉字形体学来讲,以表现在不同器物上来命名就有其局限性的一面,当然在其它物品上不易保存而消失了情况。汉字是绘画的逼真性与刻划符号的简约性的结合,最早产生的是象形字,就是这一结合的产物。隨后产生的会意字、形声字等,就用上了结构学的知识,正如许慎所说:“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多也。”单体为文合体为字。可见最早产生的形体学意义的字体一定是象形体,隨后接上篆体、隶体、楷体。

从钟鼎文的字形上分析,金文中已有篆体,金文中笔画有向着曲笔和向着直笔的演化的两个方向的趋势,向着曲笔演化成了小篆,向直笔演变为后来的标准隶书,整体的规范性与笔画的简约性相结合,又吸收了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出现的“篆隶”,把笔画规范化之后,比较快的演化出隶书来,这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小篆曲笔走了一个极端,但他对字形整体的规范性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现在对字形内部的笔画再进行规范化,必然会使曲笔变为比较直的笔画。这就是篆变隶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比较曲折的演变过程。理应金文直接演化成隶书使人很难接受,但小篆变为隶书恐怕更难令人接受。

 

在总纲中著作者还提出一个非常重要观点:文字应分出发明与创造,反对“汉字为劳动人们所造”论。“我们说伏羲与倉颉发明文字,并不是说现在的汉字都是伏羲、倉颉造的,而是说伏羲发明了用符号表现自然物象的方法与思路,倉颉进一步将符号系统化,增强了符号的表现力。后来的人你造一个字,我造一个字,以至于出现众多的异体字,这是再创造,而非发明(于注:原文‘而非创造’误)”。这一观点非常清晰而又是非常正确的。人们的认识总会有先后之别,不可能永处在一个水平上,所以任何发明创造开端肯定是少数一两个人,这符合新鲜事物的产生规律的。不能用后来的众人或抽象的群众来取代他们的功绩,混淆视听,这是不公允也是不好的。

为了推行26个字母的拼音文字,表面上看与几万个汉字相比太多了,为“简化”汉字,就合并近义字、同音字、减少汉字笔画,美名称这是汉字必然要走的“简化规律”。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是由少到多的,由不成系统不构成文字系统,不是越来越简化而是繁化。你要想在一个固定的小方块区域内,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汉字,能不复杂吗?编出简化论就是为破坏汉字系统找个官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与一般作者不同是著作者想的很深,对当今社会病态分析的深入骨髓。西方文化是建立在以下三个理论基础上的:“(一)为殖民主义张目的达尔文进化论与以斯宾塞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二)以列维•布留尔为代表的白色人种优越论与原始思维落后论、逻辑思维优越论;(三)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音中心主义与欧洲语言优越论、表意文字落后论。” 严重的是“如今,这三种理论几乎覆盖全世界,说英语的白色人种成为支配世界政治与经济活动的人种。”“更糟糕的是,至今仍有一些中国人把这些文化取消主义当作权威,顶礼膜拜,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著作者对所谓文明与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说:“这是在混淆是非------混淆文明与文化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并说“超过一定限度之后,文明向前一步,文化就倒退一步。工业革命之后,文明与文化的冲突已经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所以疾呼“‘GDP’?——无异于南辕北辙。科学?---- 无异于泼油救火。民主?---- 无异于加速哄抢地球上所剩不多的资源,为图富贵而加速人类毁灭”。江河污染,环境的破坏,食品造假,就连每时每刻呼吸的空气都给汚染了,人们无不处在毒害之中。在金钱利益面前,不惜毒害自己的同胞,生产有毒产品,这样的民族已达到了不可救要地步的边缘,国家也不建立有效地管理机制,国家失职失责。当今社会现实充分证明了著作者所做的论断。

人类怎么啦?我们有没有出路?著作者给予了很好地回答。“西方理性主义的办法不行,只有中国非理性的文化------国学能拯救人类,……因为国学是近乎唯一站在自然立场上、以维护自然权益为宗旨的学问体系,是人类之公学,也是学术之公器。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多凝聚在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宝珠一般的汉字中。”“……汉字真正制造了通过丛林之外的手段调节天人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奇迹。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的价值是永恒的,汉字的价值也是永恒的,其精其妙,无俦匹者。” 著作者进一步提醒读者:“汉字之一笔一画必有其意,然而其义末必唯一,往往指向模棱,意有两兼。君子正解之,小人曲解之。------其实,这恰恰是汉字之妙处。”

著作者总结说:“总之,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人文、道德信仰、文化艺术都与汉字高度契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种认识并且提升到了哲学高度“难怪德国思想家莱布尼兹动情地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团富有深意的信息,汉字完全可以代替哲学论文,省去哲学论文中那些冗长的论述。’”

2、对汉字字词的诠释就是文字宪章的条款

对470个字的诠释就是文字宪章的条款。今只例举三组:革命、儒道佛、分裂,七字进行学习和研究。

“革命”。“革”“从廿,从口,从十。廿加十等于三十,古代三十年为一世,每一世都有变化,都有新旧更替,这叫作革。------这是隶变之后的革。钟鼎文的革并无此意,许多钟鼎文上的革象野兽头、角、足尾之形,意为治野兽之皮毛,后来将去掉毛的兽皮叫作‘革’。”
由于受西方分-斗-死哲学的影响,“……变为以新代旧的颠覆。这样就违背了先人造‘革’字时的初衷,产生了极为恶劣而且不可挽回的影响。” 一般新事物都是从原事物中产生的,多是相助和相容的,很少是新事物把原旧事物消灭掉。现在把“革”字极端化,特别是与“命”组合,成了要人性命的专用工具。

“命”“从口,从令。……本义是命令、差遣。”“一切生命都是自然命令的产物,都是阴阳和合的结果。自然是造人者,人反过来征服自然,那是忤逆不道的。”命的同音字家族中“明”“铭”“名”诠释为“权力来自神明”“重视信誉,要把重要的政令铭刻在钟鼎或碑上,以对后人有个交代。”“重视名分、名号”。今天西方自称文明社会,这要比中国古时造字时的年代,不知要丑陋多少,何谈文明?现代都是打着“革命”名誉做坏事,生怕文字的记载,怕揭露怕暴光,压你几代。……


著作者列举了中国历史上五大革新,都是瞎忙惑了,并说:“中国历史上的革新,绝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革命’一词所含义理:喜新厌旧,动辄改辙;路之不存,何以行车?”

“儒佛道”。儒,“从亻,从需。儒,人之精神方面之需也。”“除了死,成人仪式、结婚仪式、祭祀天地祖宗、建立家庭伦理、普及教化等也都是人之迫切需求。儒家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同音字的解释非常独到而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濡”“如”“乳”“孺”:如同水不可或缺;必须遵照儒家所揭示的教化行事;犹乳汁于婴儿;教化必须从娃娃抓起。目前我国婴幼儿汉字识字教育,国家虽三令五申不让进行,但野火焼不尽,春雨逢又生,必将形成强大之宏流,势不可阻挡。

佛,“从亻,从弗。佛,人所勿为也。”“‘不能为’恰巧与儒家的‘人之需’(必须为)互补,一个勿为,一个必为,合在一起,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对于人的告诫就臻于完善了。”

道“从首,从辶。”头脑中的“道理或规律”与实践,即与一个东西-------“走路”相结合,在反复结合中使“道”更接近自然。所以,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就是说,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先于天地存在,无声无形、无触无觉,周而复始运行永不停,它就是宇宙的本原,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亲呀。

儒佛道给人一个自洽系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如何做得洽到好处。既不偏极,又面面周到,这就用到“中庸”思想,各方面处理的适度和平衡,不把道家的思想落实,没有高度的哲学头脑是玩不转的。

比如,改革开放前的舆论准备,一定要辨别清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说你的理论好,政策对,如何证明?只有实践才能说话。一场汉字拉丁化运动搞了一百多年了,搞的一团糟,损耗巨大,人心荒慌,好在哪里?本来革命对文化是乏力的,还搞什么文化的“大革命”,不失败才怪呢,一搞就是十年,简直是自我否定。这是对文化传统的否定,对真理的否定。

“分裂”。分,“从八,从刀,是会意字。”“……就是以刀割物,令其两分。”这是西方分-斗-死哲学思想的领头雁,引领方向的,方向错其后全错。著作者在书中说了六种“分”的恶果,件件触目惊心,怨不得有人说:西方文化是低级的野蛮文化,处在人类文明的低级阶段。好似通过工业文明上升为“现代文明”,其实不然。唯利是图,掠夺成性,大搞弱肉强食,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不顾。

裂。“从列,从衣。古代制衣匠裁剪所余布料称作裂。”分是思想,是手段,裂就是必然的结果。“中国的主流文化不尚分裂,而尚合一与合和。荘子‘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论断之所以是谬论,是因为它不符合实际情况。”最后再分就变质了,与这一事物无关了,那是另一层级的事物了。这种一根筋儿式思维方式是没见过世面的死硬派。“和合将人类带入天堂,无休止的一分为二,将人类带进地狱。人类何去何从,做最后的抉择,正当其时。”

3、汉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汉字是汉字文化中心的核心

由于受西方的文化语言化-文学口头化-文字语音化的影响,小到一所大学的命名,中到给汉字定性,大到百年的汉字拉丁化运动,都成了天大难题。举全国之力,耗资巨大,时间之长久,内斗之残酷,都创下了历史之最,汉字及汉字文化遭到到了几乎灭顶之灾。汉字拉丁化运动现在已经失败, 着实的在社会上是一场大忽悠, 在文化上是一场大折腾, 在文字科学上是一场大倒退。这就是对百多年汉字拉丁化运动的纲领性的总结。汉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汉字就是汉字文化中心的核心。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一些人还在睡梦里。最近在网上有人公开教导学生:不要再学西方文化了,他们是海洋强盗文明,是很低劣的文明。以李约瑟为代表的三百多位西方学者,西方列强在打开中国国门之感到无穷恐惧,这可从美国学者詹姆斯给美国总统的信中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太过神奇和伟大了,他的觉醒将是我们所有人的恶梦。我们唯一的方式就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的原有文明。让他们的未来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用我们的精神和思想覆盖他们的精神和思想,远比我们用军旗去统治他们更可靠。”所以向我们开放了公费流学生,豢养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的面孔而为西方服务的卖国文人,为什么一些人反对起中国传统文化,反对起汉字来这样卖命,现在可找到原因出来了。

在民族众多,方言各异的中国,历史上封建皇帝都是主张“官话”的,几千年来语言都未统一,你现在搞拼音化就更难统一了。正中了:“拼音化、拉丁化、越拼音人民越分化”,“拼音字母排列表意,越排列国家越分裂”难道他们不知道吗?是心甘情愿的为在文字上分裂国家服务的。

拼音文字在全世界普遍传播之时,中国在全面贬低汉字之时,我们大声疾呼“拼音文字是不完备的文字”、汉字拉丁化运动“这绝对是有损传统文化、有损民族情感的一场大忽悠、大折腾、大倒退。”、“汉字是文字的正宗,┈┈是名副其实的通用文字”。历史早已证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朝代与历史、超越语系和语族、超越民族与方言、超越国家和地区、超越帝王的封杀和殖民的抵毁、超越集团势力和个人爱好等等,具有十多个超越的超强文字系统和体系。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理据性最强、历史从未间断、最为悠久的、文化典籍最为浩瀚的 “现代的优秀文字”。这是任何其它文字无法相比的。坚信,任何人想撼动它的地位都是徒劳的,只会给她抹黑、添乱,最后石头砸在自己的脚上。

创造世界通用文字,走表音文字是一条死路,走理据性文字才是条活路,它一定是产自汉字的故乡。振聋发聩地喊出:汉字他早已是准世界啦!只是中国人内向、谦逊,不愿张扬,致使一些喝洋墨水多的知识分子,钻了这么大的一个空子,以废除汉字为中心任务的一百多年来汉字拉丁化运动,汉字差点被他们葬送。汉字失而复得,更懂汉字的可贵。日本国也喊了几个世纪的废除汉字的运动,至今也没废除了,常用汉字2131个。为什么?在日本引进的汉字,不管是“音读”还是“训读”都是取汉字的义,日本有两套假名表音字母,还有两套西方字母式,但就是离开汉字,离开了就表义不准确,显得啰嗦。汉字在日本都使用1700多年了,这还不是不国家、地区,不同语系之间的通用字?汉字它早已是准世界字了实在的科学论断。

 


【相關閱覽】


于泽华先生:思想反映形式模型

于泽华先生:传统文化是我们立人立族立国之根本

于泽华先生:评史有为|感受中国语言学七十年

于泽华先生:我所见到的胡双宝老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